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,推动红色文化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,11月3日下午,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员教师一行赴安徽省黄麓镇洪家疃古村开展“寻访红色足迹,传承文化基因”主题党日活动。通过实地考察古村空间肌理、体验红色文化内涵,教师们将古村保护理念、红色精神内核融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,探索“党建+专业”育人新模式。

洪家疃古村以“水巷交错、巷陌纵横”的独特格局闻名,其“九龙攒珠”的村落布局、明清徽派建筑遗存与乡土民居改造案例,为教师们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。党员教师们沿青石板路深入村落,实地考察古民居的建筑形制、装饰纹样及空间功能,重点分析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设计(如天井通风、马头墙防火)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矛盾点。
“古村的‘活态保护’需要兼顾历史价值与使用功能。”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王正梅在考察中指出,“未来可在《传统建筑修复技术》《乡土景观设计》等课程中引入洪家疃案例,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微更新手段延续古村文脉。”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则提出,可将古村公共空间改造作为毕业设计选题,鼓励学生运用参数化设计工具优化巷道尺度,或通过社区营造策略激活闲置空间。
张治中故居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其灰砖黛瓦的民国建筑风格与“和平将军”的家国情怀交织,成为党员教师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。在故居内,教师们驻足于张治中生平事迹展前,结合其推动国共合作、主张和平建国的历史贡献,探讨“设计如何承载文化记忆”的命题。

党建引领教学创新构建“红色文化+专业实践”育人体系,党员教师们围绕“如何将古村考察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”展开研讨,并达成共识。学院将课程设计融合:在《建筑设计基础》《环境行为学》等核心课程中增设“古村调研模块”,要求学生通过测绘、访谈、数据分析完成设计提案,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;毕业设计赋能:设立“洪家疃古村保护与更新”“张治中故居文化衍生设计”等专项选题,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,鼓励学生以真实项目锤炼设计技能;党建业务双提升:组建“党员教师+学生团队”的红色文化调研小组,定期赴古村开展志愿服务(如建筑测绘、文化宣讲),在实践中学党史、强信念、提能力。

此次党日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专业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技能,更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文化自信,从红色基因中坚定设计初心。未来,建筑与艺术学院将持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,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,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注入红色动能。
(图/文:王正梅,通讯员:建艺学院武虹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