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【机电学院】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“数智赋能黄山,科创振兴徽乡”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

发布者: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8-25浏览次数:10

8月22日至25日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“数智赋能黄山,科创振兴徽乡”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吴亚楠的带领下,前往歙县进行四天的实践活动。团队成员由物联网、大数据、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组成,他们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为歙县的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贡献力量。

实践团队的首站是徽州历史博物馆,师生团队走进徽州历史博物馆。为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团队将物联网技术与文物展示相结合,为馆藏特色文物生成专属二维码,游客扫码即可获取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,用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,让千年徽州文化以更便捷的方式触达大众。同时,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文物监测系统,实时监控文物保存环境,能更好地保护和宣传馆藏文物,让徽州文化以更智能的方式得以传承。团队成员表示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第二站,团队前往歙县老胡开文墨厂,采访当地著名手艺人,成员们调研了徽墨“松烟炼制、十万杵捶打”等古法制墨工艺,徽墨制作不仅是技艺传承,更蕴含着精益求精的徽匠精神。徽墨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从选料、配料到成型、晾晒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,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徽匠精神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。

第三站,师生团队来到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,追寻红色足迹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大家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、实物展品与文字资料,深入了解新四军在歙县开展抗日斗争、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的光辉历程,聆听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、英勇抗争的动人故事。并运用电子信息专业技能,对旧址内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,创建了红色文化数据库。从徽州文化的千年积淀到革命岁月的烽火征程,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历史演变中文化传承的力量与红色基因的厚重,更加坚定了守护文化根脉、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感。

最后一站,实践团队来到了鱼梁坝,聚焦当地生态保护开展水质检测与大数据算法研究。针对歙县部分区域因旅游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的水质变化问题,师生们现场采集鱼梁坝不同河段水样的水质进行了pH值检测和余氯检测等关键指标的检测。结合检测数据,团队初步构建大数据算法研究框架,通过数据分析追溯水质变化与上游开发、下游利用之间的关联,为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提供科学依据,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。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,团队为当地相关部门提供了水质保护建议,助力渔梁坝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。

此次“数智赋能黄山,科创振兴徽乡”三下乡实践活动,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团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,将物联网、大数据、电子信息等专业知识与黄山歙县的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等实际需求相结合,在宣传徽州文化、传承非遗技艺、弘扬红色精神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秉持科创精神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高校的智慧和力量。

(图/文:吴亚楠,通讯员:王峻松)

 
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