淠河岸边的青春课:用科学种出希望的稻浪——进入新利官网经济与管理学院“助学逐梦队”暑期三下乡纪实

时间:2025-09-03浏览:10设置

淠河故道绕着大别山北麓缓缓流淌,八月的风裹着稻浪的金香,漫过霍邱县第三中学的槐树林。8月11日至14日,经济与管理学院“助学逐梦队”的14名学子,在团委老师杨劲松的带领下,循着淠河的脉络走进霍邱市第三中学与邹台村,用四天三夜的同吃同住、趣味实验与心灵陪伴,为孩子们种下了一颗名为“希望”的种子。

【趣味实验里的星光:当非牛顿流体托起明天的形状】

【趣味实验课:让科学变成“可触摸的魔法”】

11日上午的教室像个被拆开的魔法盒,初二的小宇踮着脚凑到实验桌前,指尖沾着雪白的玉米淀粉,眼睛亮得像浸了水的星子:“老师,这团‘神奇液体’真能‘站起来’吗?”志愿者们蹲在孩子们中间,握着小宇的手慢慢加温水,搅拌成黏糊糊的浆状——当轻轻敲了敲液面,原本软趴趴的“非牛顿流体”突然像被施了魔法,一下子变硬,稳稳托住了一枚硬币。“哇!它真的站起来了!像个小士兵!”小宇手舞足蹈地喊,旁边的孩子凑得更近,有的伸手摸了摸“变硬的液体”,又赶紧缩回手,笑得直跺脚。

紧接着登场的“电磁铁起重机”更让教室沸腾。志愿者拿着铜线绕成的线圈,一边示范一边讲解:“电流通过线圈会产生磁场,就能吸起铁钉啦!”小浩盯着铁钉,攥着电池的手有点发抖,当他慢慢提起线圈,铁钉真的像被看不见的手拽着,一点点升起来时,他的脸涨得通红,声音里带着哭腔:“老师,它真的举起来了!我做到了!”教室里的掌声像潮水一样涌过来,惊得窗外槐树上的白鹭扑棱棱飞起来,落在远处的稻浪里。

最后,全体孩子齐诵《少年中国说》,稚嫩却铿锵的声音撞在教室的墙上,又飘出窗外,与稻浪的沙沙声混在一起,像一首写给青春的诗。

【科普进乡村:把“实验室”搬到田埂边】

12日的邹台村像个被唤醒的孩子,村委会的院坝里支起了蓝色帐篷,“迷你实验室”的牌子刚挂上去,就吸引了一群光着脚的孩子。非牛顿流体“水上漂”擂台赛上,小晴拿着塑料板,试着让乒乓球“站”在流体上,试了好几次都失败,急得鼻尖冒汗。志愿者蹲下来,握着她的手调整角度:“要快一点,像打地鼠一样!”终于,乒乓球稳稳“站”在了流体上,小晴跳起来喊:“我成功了!我是魔法小能手!”

电磁铁竞速赛更热闹,孩子们拿着自己绕的线圈,比谁能更快吸起铁钉。小浩的线圈绕得有点松,吸起铁钉的速度比别人慢,他急得快要哭了。志愿者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没关系,再绕紧一点,你看,这样是不是更好?”小浩重新绕了线圈,这次铁钉一下子就被吸起来了,他举着电池跑向妈妈,喊着:“妈妈,你看!我用电池举起来铁钉了!”围观的村民们鼓掌笑着,有人说:“这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!”

【闭营分享会:让希望像稻浪一样连成片】

14日上午的闭营分享会,教室像个装满阳光的盒子。孩子们的小手像春天的笋尖,一个个举得老高。“原来学习不是背课文,是像玩魔法一样!”小晴晃了晃手里的实验报告,眼睛里闪着光。“齐诵《少年中国说》的时候,我听见自己的心跳声,像打鼓一样!”小阳攥着拳头,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。

队长田达用“感动、责任、生长”总结此行:“我们用实验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,他们却给了我们最珍贵的礼物——对教育的热爱。”他说,接下来会用书信、线上课堂、假期回访等方式,让每一粒“希望的种子”都能在岁月里长成金黄的稻穗。

【离别的礼物:课本上的“青春留言”】

中午的阳光越来越暖,志愿者们正在收拾行李,教室外面突然传来细碎的脚步声。推开门,只见孩子们捧着课本、笔记本,甚至还有自己画的画,挤在走廊里,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光。“姐姐,你能给我签个名吗?”小宇举着皱巴巴的语文书,扉页上已经写了歪歪扭扭的“加油”两个字。“哥哥,我想让你写一句话,像你说的‘科学是藏在生活里的糖’。”小萌拽了拽田达的袖子,手里的笔记本封皮上贴着她画的稻浪。

孩子们围了过来,有的举着课本,有的拿着明信片,有的把自己做的“水火箭”递过来,让志愿者们在上面写句话。志愿者们蹲下来,一笔一画地写着:“你是霍邱的小太阳,会慢慢照亮自己的天空”“实验里的失败,都是通向成功的台阶”“等你考上大学,我们在校园里等你”。小薇把自己画的稻浪画塞给赵静怡,画里两个女孩站在稻浪里,一个穿红马甲,一个穿校服:“这是我和你,等我长大,也要像你一样给别人带希望。”赵静怡的眼泪砸在画纸上,她握着小薇的手,在背面写:“你是我见过最亮的星,会慢慢长成自己的光”。

【让青春动能注入乡村振兴】

带队老师杨劲松表示,此次实践以“趣味实验+文化浸润”的创新模式,为乡村素质教育注入了新活力。未来,学校将以党建为引领,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、品牌化,让“助学逐梦”的种子像淠河岸边的稻浪一样,一茬接一茬,永远生长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

淠河的水还在流,稻浪还在翻,孩子们的笑声还在飘。那些写在课本上的留言,那些绕成戒指的铜线,那些齐诵的《少年中国说》,都变成了希望的种子,埋在乡村的泥土里,等着来年春天,发芽、生长,长成一片金黄的稻浪。

文:王俊杰,图:张天国通讯员:团委吴亚楠


同栏目信息

热点信息

版权所有©进入新利官网
学校地址:合肥市巢湖黄麓科教园区

Baidu
map